仿肝晶片造組織 生醫科技添新葉 ~ 專訪劉承賢副教授

文/陳千惠 圖/劉承賢教授提供
肝病是我國的國病,肝癌也一直高居癌症死亡率之首,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劉承賢的實驗室,與國內該領域專家學者,共同研究開發在微流道晶片上發展一套由細胞組合成組織(bottom up)的技術,進行肝小葉組織的重建,已成功地運用「介電泳力」讓肝小葉正確排列,製造出國際間第一個仿肝小葉的晶片,未來希望達到讓肝組織重建,縮短醫學界研發藥物時間。
身為該奈米國家型計畫總主持人的劉承賢副教授使用微系統中的微粒操控技術「介電泳」,將肝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依肝小葉切片的圖案正確地排列與共養。透過生存率的測試,驗證此技術在適當操作下對細胞並無傷害。目前繼續進行不同藥物測試,觀察此排列的肝小葉的功能是否與真正肝臟功能相仿,以利後續更深層研究的進行。
在國內求學階段很討厭生物的劉承賢,沒想到會跟生物組織的研究結下不解之緣,初始是因為有學生跟生科系教授合作而跨出第一步,「跨領域的研究有很多跌跌撞撞,會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卻沒有結果。」後來他的母親因肝腫瘤動了三次手術,這種切身之痛加深他研究的動力,一頭栽了進去。「我在美國史丹佛讀博士時,研究室就是有好幾個醫生或相關研究生,耳濡目染之下會受到影響。」他認為很多事情都是累積的,不是突然靈光一閃就做得成。
因為「在奈米科學跟奈米科技有傑出表現」的劉承賢榮獲「國際計算實驗工程與科學會」(ICCES)頒發「2010年年輕學者實驗科學獎」,他感謝說道:「這是有認識的人跟有不認識的人幫忙。」他也認為信仰帶給他力量,讓他能夠在疲憊軟弱時,重新打起精神、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