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自適應控制中 走向動態未來~杜佳穎教授

更多清華工師的故事... 

 

文/陳千惠  圖/杜佳穎提供

 

  「從沒有對未來設限。」杜佳穎教授笑道,從未想過走向學術研究教學之路,因為對控制有興趣、機運加上努力,2010年八月成為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第一位女性教授,這一年她還不到30歲。

  杜教授的研究專長為機動與電控系統整合、動態系統分析與模擬、工程系統動態測試等。她說明新興的動態次結構系統是一種「數值模擬」與「物理原型」並行的測試方法論,適用於測試大型、複雜、或全比例原型不可得之工程系統。初期可以先拆解測試,後期再做全體測試。例如模擬摩托車的動態次結構測試,是將完整的摩托車系統拆解成前輪、後輪、車身與懸吊系統共三個次結構,配備油壓缸後去進行次結構測試。

 

擬摩托車之動態次結構測試 ( at University of Bristol)杜佳穎教授研究示意圖

  動態行為也會在測試中隨時間改變,因此控制器必須能「即時」、「有效」地補償這些變因,著重使用非線性、能隨時間變化參數的適應型控制理論,這樣的做法相較於其他線性或強健控制器,適應型控制器更能提升次結構測試法的準確度,而且能廣泛應用到測試極度非線性動態系統中。

  目前專注於研究教學的杜教授坦承過去在台灣的學業成績並不頂尖,上國中時英語不會唸,讀高中大學時課業也不理想,求學過程順利,但也不是如魚得水,都是後來才慢慢好轉(像適應型控制器一樣)。讀台大機械工程系時忙著各式社團活動,成績只是居中,因此「到大學教書」從未出現在她的規劃之中,只因畢業後並不想投入職場,花了一年時間去思索未來,基於想換環境並接受挑戰的心態,她選擇到英國留學,想見證與接觸不同的文化歷史。

  「從莎士比亞文學到工業革命,英國的文化就是活歷史。」杜教授表示在英國剛開始聽、說都有些困難,但她常找機會練習,又受到外國環境的刺激,激起她的榮譽心,每天7-11早出晚歸的讀書跟研究,一年之後以第一名成績畢業,開啟了走向研究工作的第一個契機。

  由於指導教授David Stoten的提攜與推薦,在拿到碩士學位不久就受聘為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大學專任研究員,執行一個英國工程暨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的三年期計畫,她因緣際會拿到這個難得的工作機會,讓研究能力能夠更上一層樓。本來想拿到碩士學位就好,去英國之後卻改變想法,英國體制指導教授是親自指導,有如師徒制,能不斷與教授探討控制學問,偶有引人入勝、豁然開朗的心境改變,讓研究工作不單調乏味。

  2010 年1 月杜佳穎取得該校機械工程博士學位之後,又參與歐盟協力地震工程與建設研究,這兩個英國與歐盟研究計畫經驗讓她發現英國制度的優點,研究員只要專心研究,需要買什麼都是行政人員處理,不像在台灣要老師自己去買,報帳財產單還老是被退。「時間常常卡在帳務上,感覺不像英國那樣分工明確,兩邊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她回想道。

  杜教授對自己能夠找到喜愛的工作感到非常幸運。「每當面臨要做重要決定的時候,就把眼光放遠一些。如果幾年後回想可能會後悔,那就趕緊去做吧!我每次都這樣提醒自己。」她不吝惜地將自己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