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生醫晶片尖端研究 李國賓改寫教科書~專訪李國賓教授

更多清華工師的故事... 

 

撰文、攝影/陳千惠  圖片提供/李國賓

 

  近年發展出來的「微流體生醫晶片」預期將如同電腦般改變人類的生活,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李國賓教授投入該領域10多年,發表的論文有數篇為工程學領域被引用次數排名前1%,改寫教科書內容,並申請了100多項專利,研究成果相當亮麗。

  2011年初為了照顧父母,李教授從成功大學轉到清大重新建立「微流體生醫晶片實驗室」。他表示,微流體生醫晶片可將不同功能的大型生化儀器縮小,並將取樣、樣本傳輸、反應、細胞計數、分離及偵測等功能整合於一小面積之生醫晶片上。這樣可提高檢驗速率因而縮短檢驗時間,並可大量減少樣本消耗而降低檢驗成本,在疾病診斷上會有革命性的突破。

 

微流體生醫晶片進行癌症細胞之快速診斷上會有革命性的突破,可將不同功能的大型生化儀器縮小,並將取樣 (sampling) 、樣本傳輸 (sample transport) 、反應 (reaction) 、細胞計數 (counting) 、分離 (separation) 及偵測 (detection) 等功能整合於一小面積之生醫晶片上 (lab-on-a-chip) 。這樣不僅可提高檢驗速率 (high-throughput) 而縮短檢驗時間,亦可大量減少樣本 (sample) 消耗而降低檢驗成本。

  李教授指出,清大「微流體生醫晶片實驗室」可快速檢測病毒、細菌等疾病,如H7N9流感病毒肆虐之際,大型設備需要數天才能檢測出結果,而實驗室只要60分鐘就可測出。「大型設備昂貴,我們把大型系統微型化、整合化,在如頭髮粗細的管道中傳輸並自動偵測。」李國賓教授解釋。

  該實驗室也進行生化反應的快速檢測,如糖尿病的「糖化血色素」檢測,目前市面上居家照護的小型試劑僅能做血糖檢測,但效果較不穩定,台灣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試劑產業潛力無窮,若能同時檢測血糖與糖化血色素,將有益於提昇國內產業的龍頭地位,同時造福患者。腫瘤偵測與遺傳性疾病的快速檢測是該實驗室的另一項研究重點,病人的腫瘤是否為癌症或是具有遺傳性病病如地中海型貧血,未來在微流體生醫晶片的研究開發下,可以利用血液或口腔黏膜快速檢測出來,縮短病人等待與檢測的痛苦。

  在例行的教學並主持20多人的實驗室,李教授平均有八到十個計畫在手上,並身兼許多國際學刊主編或編輯,如此龐大的工作量要如何有效率的完成?「我一週工作長達一百小時以上,更重要的是我很擅長時間管理。」他分享管理秘訣:「我把要做的事情都寫在待辦清單,並依時間與重要性排序完成,我很少會miss deadline。」也由於喜愛目前的工作,因此工作量雖大卻不覺得有壓力。李教授獲得許多學術榮譽,其中最特別的是於2007年獲得十大傑出青年獎。「這個獎除了肯定我的學術研究之外,更讓我有社會影響力,可與年輕人分享我的人生觀。」他強調自己並不是特別聰明的人,但他專注且正面思考,因此一路以來能積極選擇、樂觀面對挑戰,也享受到學習、成長與成就感的喜悅。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