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從心出發究人因 績效生產助工程 ~專訪黃雪玲教授

更多清華工師的故事... 

 

撰文/陳千惠  圖片/黃雪玲提供

 

  訪問過程中不斷傳出笑聲、開朗親切的黃雪玲教授,1984年自美國普渡大學畢業,於清華大學工業工程學系執鞭至今,當時可能是首位回國任教專長人因工程的工業工程博士,十年後與同好成立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並擔任第一屆理事長。

  具有心理學學士、碩士學位的黃教授,最後卻轉了跑道以工業工程博士畢業,問起這段緣由,個性直爽的她毫不隱暪說:「在心理系待不下去了才轉。」到普渡大學讀計量心理學,修數學系統計系計量方面課程難不倒她,成績全拿A,但修到心理系專業課程時就覺得吃力,主要是語文障礙,且是當屆研究生唯一的外籍生,開始有轉系念頭。宿舍鄰居室友的男友正好讀工業工程,告訴她該系所的人因工程學程很適合她讀,這一轉系她的人生也就轉變了。

 

兩台立體顯示的舒適深度界限曲線,橫向是顯示器的深度,縱向是感覺舒適度的百分比,立體愈深愈不舒服。

  黃教授解釋,人因工程是工業工程的專業學程之一,也是應用心理學的一支她轉到工工系之前在心理系修的相關課程都能算到畢業學分且當時普渡工工系研究生一半以上都是外籍生使她深感「如魚得水」。

  人因工程的研究範圍很大,其目的在增進人們工作與生活之安全、效率及品質。她舉例,如滑鼠用過度會得「鼠疫」,就是人因工程所謂的「重複性傷害」,如緊急按鈕要如何設置?警告標示要用什麼顏色可以在夜間讓人看清楚?警示燈號的亮度要到什麼程度,讓人看得到但不會造成眩光使人不舒服等等。她曾參與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在福德隧道開通前的人因研究計畫,因人眼到隧道的「暗適應」要十幾分鐘,但整排隧道都亮著燈很耗電,燈的亮度什麼時候可開始降低就很重要。

 

  她也主持過原能會計畫「人因系統介面運轉維修負荷評估研究」,建立心智負荷預測模式,以作為核能電廠值班人員及人力調度之參考,並建構即時預警模式,經實驗驗證此預警系統可有效減少警報次數,避免事故之發生。「安全標準非常嚴謹,大家都兢兢業業。」 黃教授指出,這些模式還可應用於核電廠外之領域,如航管、雷達監控、汽車、飛機駕駛等。

  近年她主持台灣TFT LCD產業協會合作研究計畫「3D顯示器影像品質因子與人眼觀測特性研究」,建立了一個視覺舒適度與深度的對照表,提供廠商在設計立體顯示器時參考之依據,以發展出最適人眼觀測之3D立體顯示器。並參與工研院產學合作計畫「立體影像人因研究」,研究結果可得知影響主觀影像品質之因素與其範圍,可提供給面板廠商參考。

  做為女性教授,黃雪玲在清大完成結婚與生兒育女等人生大事,幸運的是她與同是清大教授的另一半能夠互相調配,發揮彼此所長,例如兩人在孩子幼小時錯開開課時間,有事隨時可以照顧。「孩子小的時候我下午五點就回家煮飯,一小時就可做出四道菜來。」原來她一餐是煮兩大盤菜,這兩道菜就各分一半,一半留隔天吃。動機系的先生製作有洞孔的壓克力枕,外面包著毛巾,「孩子晚上趴睡不怕呼吸堵住。」她笑著說。

  隨著孩子的獨立,黃教授有餘裕從事行政服務,如系主任、原能會核子反應器設施安全諮詢委員等,並獲得工學院第一屆傑出產學合作獎(2010)與工學院第十二屆傑出教學獎(2013)等榮譽,她認為從事教學工作最快樂的莫過於學生青出於藍,寄語清華學子能夠多多加油。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