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朝墩教授自1984年踏入學術領域,三次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並於2008年獲得國際品質學術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Quality, IAQ)院士榮譽,成為國內第一位拿到IAQ院士資格的人。他的研究成果已刊登於許多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以及發表於國內外各式研討會中,研究興趣包括品質工程與管理、作業管理以及資料探勘理論與應用。
Multilevel metallization of ULSI wafer
如何預防手術褥瘡的發生率?降低血糖測試片的不良率?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蘇朝墩帶領的研究團隊,透過「資料探勘」理論與「六標準差」等工具,能夠讓醫療或工程品質達到提升的效果。
蘇朝墩教授自1984年踏入學術領域,三次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並於2008年獲得國際品質學術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Quality, IAQ)院士榮譽,成為國內第一位拿到IAQ院士資格的人。他的研究成果已刊登於許多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以及發表於國內外各式研討會中,研究興趣包括品質工程與管理、作業管理以及資料探勘理論與應用。
Multilevel metallization of ULSI wafer
在醫療管理方面蘇教授與台北國泰醫院合作,運用品質管理與工業工程之專業知識進行改善,例如心肌梗塞就醫流程之改善、術中壓瘡之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之評估、輸血流程之改善、急診住院流程之改善等;在品質工程方面,也跟在職專班的學生實際改善製造作業的不良率或問題,例如自我監測血糖測試片血糖測試 不良率從40%可改善到18%,面板工廠減少金屬介電層的缺陷發生機率,每年節省成本約美金360萬元。
蘇教授著有專書《六標準差》、《品質工程》(Quality Engineering: Off-Line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等,是該領域常用的教科書本。喜歡教學的他曾獲得清華大學工學院的傑出教學獎,「我覺得實質上從學生的回饋比得獎還重要。」他認為教學是老師的基本工作,因此在備課方面相當投入,並且用心地指導研究生。
「我不認為我是在指導學生,而是看他們想做什麼,再從中有效地幫助他們。」蘇教授指導的學生表現優異,許多學生都已是國立大學的教授了。「不過現在教授缺額很少,這些年博士畢業生大多到業界去了。」他說。
儘管學術之路看來卓然有成,但實際上蘇教授從小並不想當老師。「我小時候很愛講話調皮常被老師處罰,而且當時的社會氛圍是讀工科才能擺脫貧窮,因此我選工業工程。」台南鄉下長大的他一心想改善家境,讀完大學與研究所期間當了一年多的工程師,但終究因嚮往不受約束從事研究的環境,在29歲那年轉了志向,到交通大學從講師做起,期間以公費方式出國讀博士,1993年再回到交大教書,2004年到清華大學至今。
教學研究之餘,蘇教授也花費心力於服務社會,他不僅擔任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評審委員長達十年,2003年還創立中華六標準差管理學會並擔任首任理事長,「我希望這個學會可以給年輕人參與。」他表示六標準差在當時是相當新的觀念,也是很好的管理工具,每年舉辦年會、請專家演講。隔三年他又創立「品質管理教師聯誼會」,目的是想讓從事相關領域的人有個聯誼學習的平台。
回首向來,蘇朝墩笑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認為很多事是船到橋頭自然直,沒什麼好計較。他不僅自己體現這樣的人生觀,也讓他在面對自己讀小學的孩子,只希望身體健康,並培養語言文字能力,不在課業分數上要求,是一位不吹毛求疵的好爸爸。
「品質管理這種專業知識與技巧都不難,但能不能去執行是另一回事。」他認為與其去要求對方要提升品質,不如在對方有需要的時候去幫助他,會來得更有效率。